2021年3月25日18时30分,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通过线上平台举办了中国政治研究工作坊第五十二期活动。
本次讲座邀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博士生导师熊易寒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作题为“社会治理与人民城市”的学术讲座。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政治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林奇富教授担任主持人,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副院长马雪松教授莅临并致欢迎词,参加者包括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国内其他高校师生共一百三十余人。
熊易寒教授首先回顾了“两城理论”的提出过程,指出城市发展和治理的“正道”是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而城市发展和治理的“歧途”是以资本和增长为中心、增长联盟。资本固然重要,但我们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是“人民的城市”,而非“资本的城市”。在此,要正确区分抽象的人民与具体的群众或公民,人民是个政治概念,对应的是主权,而公民是个法律概念,对应的是权利,群众虽然也是个政治概念,但对应的是诉求。
其次,熊易寒教授介绍了社会治理的涵义,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而新时代所具有的阶层多样化、利益多元化、矛盾复杂化和需求差异化的特征要求政府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中要着力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摒弃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现阶段社会矛盾的主要特点包括:绝大多数抗议的主要诉求是针对群体自身的经济利益,矛头主要指向特定的官员、机构或企业,群体性事件上升较快。而中产阶层的兴起与精细分层社会的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多元的价值观与社会共识的撕裂、信息技术、新媒体与公共舆论场以及基层资源不足与无限责任之间的矛盾等问题都成为了新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最后,熊易寒教授通过分析案例,提出在中国的基层治理中,法治往往产生较多的后遗症,也存在不少法治难题,因此,在中国情境下应当寻求情理、道德与法治的有机统一。有时适度的“和稀泥”是一种政治智慧,而且当代基层治理的道德基础主要是“公德”,所以刚性的法治与柔性的情感治理可以“刚柔并济”。社会治理应当以队伍专业化、运作制度化、管理精细化、参与多元化及响应智能化为目标与任务。
林奇富教授在评议环节中总结了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表示熊易寒教授的讲解既有深度的分析,又有广阔的视野,更不乏现实的田野案例,并再次感谢熊易寒教授的分享。在问答互动环节,熊易寒教授对部分地方行政机关存在懒政的事件进行了评析,讲座在热烈的交流探讨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