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精神,结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聚焦本科教学质量,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进一步推进学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树立现代质量观
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聚焦“五个度”,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和可持续发展力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强化标准意识
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各类专业认证标准作为本科教学建设基本参考依据,将达标创优意识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完善评价体系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正确和目标达成。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监测数据,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努力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三、建设内容
(一)决策系统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建立院系两级教学质量保障机构,院级保障机构包括党政联席会、教学委员会。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是学院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院长全面负责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教学委员会是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指导和咨询机构。
各系主任是系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系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
(二)质量标准系统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根据事业发展规划,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学院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科学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定位合理、特色明显,课程体系科学、完整,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符合人才培养要求,执行严格、规范。
3、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健全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学工作规范。规范备课、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管理。着重规范课程管理,抓好课堂教学关键环节,建立主讲教师教学责任制,健全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和教案评价制度。完善教材建设质量标准,规范教材选用制度。
(三)质量运行系统
1、本科教学质量建设过程保障
(1)建立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机制。专业建设应包括明确专业建设要求和质量标准、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定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过程各环节绩效评价及推动专业建设持续改进等多个子过程。
(2)建立课程质量保障机制。引入学生、教师、学院(系)、教学管理者等相关方面的期望与要求,建立基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的课程质量保障机制,打造“金课”,淘汰“水课”。
(3)建立教学运行质量保障机制。课程层面重点是课程教学大纲在各个教学环节落实质量要求;专业层面是依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毕业要求,以此设置相关课程,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学院层面以制定和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方案为重点,通过搜集专业层面的意见建议,对质量保障体系中相应的体制和机制逐一完善。
(4)建立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完善教师备课、授课、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学生反馈机制、学习考核等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加强巡课、查课、听课管理,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2、建立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融合机制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形成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进优质教学资源,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3、建立教学研究、竞赛与成果转化机制
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鼓励教师申报教学改革项目,规范立项评审、经费配套、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程序,确保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实用性、时效性;教学竞赛常态化,深化课程改革,激发教师活力,创新教学内容、方法;鼓励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和教师管理人员将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实践。
4、健全全人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建设,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教风建设带动学风建设;坚持全人发展教育理念,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完善招生计划与质量分析机制
招生计划的制定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院自身办学条件和定位为依据,体现学院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合理制定各专业规模;定期进行生源质量分析。
(四)质量监控系统
1、落实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学院领导班子,各系主任、副主任,各系支部书记,教学委员会委员,教学管理人员要深入课堂,倾听师生意见,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完善教学检查与分析制度
教学检查包括: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试卷和毕业论文等教学资料抽查,教学进度、课表执行情况检查,课程考核管理、教研教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情况检查等。采取学院检查和各系自查相结合,常规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检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好教学检查信息记录和总结分析,不断规范教学行为,做到有记录、有反馈、有改进。
3、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
强化督教、督学、督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检查、评估和指导。充实学院教学督导队伍,建立专兼职督导队伍,充分发挥教学委员会对教学工作的指导、评价和督导作用。
(五)质量支持系统
1、加强组织领导,提升管理水平
学院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纳入学院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优先保证,强化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2、推进制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
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培训进修制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落实教授全员上课制度。完善教师评聘制度、加强聘期考核,科学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3、形成内部质量保障文化
树立质量意识、建立质量制度、严格执行质量活动。不仅学院层面要建立统一、完善的制度,专业层面也要建立较为健全的教学制度,完善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质量保障文化。
4、保证经费投入,提高使用效益
优化学院经费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教学经费投入满足教学需要,保证教学质量。增加经费使用的透明度,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