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求智读书会•学术活动简报(五十四)

发布时间: 2017-10-18点击:

  2017年10月13日晚六点,求智读书会第五十四次活动在东荣大厦1214举行。来自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的部分本科生参与了活动。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为:“Avoiding the Garrison State:Deterrence as a Strategy”。读书会由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国际政治系讲师许宁老师主持。

  美国的选择。本次读书会以这样一个话题展开:面对苏联通过地缘政治的便利所进行的扩张,美国会选择怎样的政策对苏联进行有效的震慑或打击,以维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利益?面对苏联的扩张,三套备选方案应运而生:遏制政策、先发制人与“大规模报复”。

  遏制政策主要体现为建立全面的军事训练制度、加强防御设施建设、完善人防体系等;先发制人主要是发动预防性战争,通过大规模的战争一劳永逸地消除以苏联为首的红色威胁;而“大规模报复”则是通过美国自身核力量的优势,划设防线,对苏联的投机性扩张进行震慑。许宁老师讲道,这三种方案都有其特定的思考逻辑。先发制人的方案建立在对于美苏必然长期竞争,因此变量难以把控、后患无穷的思考之上。但这一方案本身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且这种军事化的政策就意味着同美国民众所期望的恢复民主化社会相冲突,因此难以实施,更多的只是一种虚张声势罢了。而遏制政策则是美国在冷战初期确实的实行的对苏战略方案。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文所分析的苏联逻辑,成为美国面对苏联的实际性扩张所采取的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苏联的扩张没有特定的计划,投机性强,不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因此只要在任何一点上遭遇强有力的抵抗就会退让。这样的苏联逻辑带来的就是美国在苏联同西方漫长的分界线上处处设防,以达到“苏联在哪一点进攻,我们就在哪一点就地反击”的效果的政策特点。许老师强调,这种遏制政策短期内看似呈现为一种防御,但本质上是一种进攻性政策。但这种“长期的进攻性政策”却并没有为美国带来较为优良的遏制效果。这一政策对于经济的消耗巨大,且战场的选择权在苏联手中,因此十分被动。这一巨大的弱点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体现地淋漓尽致。美国开始反思战略上存在的问题。

  冷战是一场长期竞争,是美苏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因此,以低成本、低消耗和对经济最少的代价换取对方的高成本、高消耗和对经济的高代价就成为了美国战略设计的重要考虑。艾森豪威尔的上台成为美国战略转变的关键点。面对巨大的赤字压力,艾森豪威尔采取了“大规模报复”的威慑战略:利用自身优势的核力量,无论苏联在哪里进行扩张,都对苏联的中枢进行打击。即通过威慑战略将苏联的生存与发展同其扩张行为进行捆绑,充分利用己方优势力量,实现高效的遏制与震慑。事实证明,这种威慑战略的效果远远超过遏制政策,降低成本,减轻对于经济的负担,实现战略目的。

  许老师对在座的同学提出了两个问题:高效的社会动员能力是否是苏联的优势?怎样看待苏联集权性质的决策模式?这两个问题看似同美国的威慑战略无直接关联,对它们的回答却是美国威慑战略的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社会动员能力在短期的危机时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护国家主权至关重要,但在和平时期,社会动员能力的作用便不再突出,反而可能如资源一样成为一种优势依赖陷阱。而对于苏联集权性质的决策模式,其无限制、缺乏外部制约与纠错机制的特点,决定了在应对美国战略威慑时,苏联不惜以高成本、高消耗来进行抗衡,陷入美国的战略诱导,最终拖垮经济的结局。

但这种“大规模报复”战略本身是建立在核优势的基础上的,因此,在苏联核技术不断追赶的情况下,这种战略的威慑力也越发不足,在一些边缘政治利益与其代价的不平衡和非利益相关盟友的不支持的问题上,这一政策的可行性变得越来越低,由此引发了60年代肯尼迪的战略调整。

  本次读书会,许宁老师为同学们做了精彩的讲解,与同学们进行了思想的交流与分享,同学们也热情高涨,积极提问。

  最后,第五十四期读书会圆满结束。

2017年10月18日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welcome欢迎您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邮编:130012)

办公地点: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前卫校区东荣大厦A座5层、12层

访问计数: